摘要:姓氏渊源 关于黄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一说源自少昊金天氏之后裔;一说源于尧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,有言出自嬴姓,有道出自陆终。 据宋人邓名世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卷十五记载,“黄,出自嬴姓,少昊金天氏裔子曰昧,为水官,号玄冥师,生台骀,能业其官...
姓氏渊源
关于黄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一说源自少昊金天氏之后裔;一说源于尧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,有言出自嬴姓,有道出自陆终。
据宋人邓名世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卷十五记载,“黄,出自嬴姓,少昊金天氏裔子曰昧,为水官,号玄冥师,生台骀,能业其官,宣汾洮(táo),障大泽,有功。颛顼帝嘉之,封汾川,其后为沈、姒(sì)、蓐(rù)、黄四国,以国为姓。”这就是说,少昊的裔孙台骀(tái),因治理汾、洮两河水灾有功,得到颛顼帝的嘉奖,把汾川流域封给他作采邑。于是台骀的后裔就在这块地区建立了沈、姒、蓐、黄等四个小邦国。其中黄国从商、周一直延续到春秋初期,后来被晋国兼并。嬴(yíng)姓黄国亡后,黄国子民便以国为姓,姓黄氏,成为历史上黄姓宗族的一个重要族源。
另据《史记•秦本纪》载,尧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,辅佐大禹治水有功,舜帝封他的儿子大廉于黄(今河南潢川县)建立了黄国。这个黄国不同于汾川流域的小邦黄国,它自夏代初年创建,历夏、商、周三代,前后延续1400多年,直到公元前648年周襄王时才被楚国所灭。亡国后的黄国贵族子孙便以国为姓,这就是黄氏。
又据《元和姓纂》记载,黄姓源于陆终。周初,陆终的子孙被赐封于黄(今河南潢川以西一带)。春秋时期,黄国被强大的楚国所灭,其子孙为纪念故国,遂以黄为姓。又据《黄氏族谱》记载,伯益在分封同姓的时候,其中一人被封于黄,其子孙遂以封地为姓,称为黄氏。
由于黄姓来源不一,其郡望有所不同。据《东夷源流史》记载,今湖北境内黄冈、黄陂、黄安、黄石、黄梅等县名均因黄姓遗民移居于此而得名。在众多迁徙的黄国遗民中,有一支迁至江夏安陆一带(今湖北梦县及武汉市一带)。自战国以后,江夏一带一直是黄氏发展繁衍的中心,其后裔到汉代便成为旺族,故当今黄姓各宗派均以江夏为郡望。但在历史上黄氏的郡望不止江夏一个。据敦煌遗书《贞观八年天下姓氏族谱》记载,唐初黄氏郡望有四个:濮州濮阳郡、婺州东阳郡、括州松阳郡和泉州南安郡。北宋《太平寰宇记》中记载,晚唐五代的黄姓郡望则有三个:处州缙(jìn)云郡、鄂州江夏郡和泉州南安郡。到宋本的《广韵》则只载黄姓望出“江夏”。
黄姓不仅是汉族大姓,而且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黄姓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黄洞蛮”。此外,朝鲜族也有黄姓,他们则是黄国遗民逃往新罗(今朝鲜)后繁衍的后代。
黄姓在当今中国百家姓中排第八位。
入永与定居
黄姓入闽始于晋代。永嘉之乱衣冠入闽者八族,其中第二大姓就是黄姓。河南固始人黄允随晋南渡辗转入闽,居于侯官(今福州),后裔散居邵武等地繁衍。到一百零九世黄峭山,生二十一子,除三子留居邵武的下城、禾平外,其余十八子分别散居在宁化石壁,泰宁梅口、渠口,将乐上龟洋,闽清细村,建宁石塘、永盛,延平(南平)津口,明溪城关和三明等地。唐文宗年间(826-840年),邵武黄氏一支迁徙永安安砂,后裔散居永邑和清流洞口水南坊等地。据埔岭《黄氏族谱》载,黄梅(又名千三)于后周广顺年间从邵武和平移居泰宁梅口,后迁徙永安桂溪,一百廿三世黄珠六移居埔岭。由此可见,入永黄姓有两支,他们入永的时间和道路虽不同,但源出一脉,郡望江夏。
分布
永安黄姓现有总人口14388人,为永安第六大姓。主要分布在燕南街道埔岭、永浆村,燕东街道新桥村,安砂镇培竹村,西洋镇新街、旧街下街和下洋村,槐南乡槐南村,青水畲族乡青水、百岂丘、罗溪、大丘和柯山村,燕西街道上吉山村,燕北街道益口村,曹远镇丰海、上曹、虾蛤(今霞鹤)村,贡川镇龙大、集凤、延爽村,小陶镇上坂村,罗坊乡桥头村。
谱牒
埔岭《黄氏族谱》
始纂于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由三十五世廷华、廷英主持修撰。2000年冬由黄生松、应旺负责主持重修《江夏郡埔岭族谱》,内容有世系、世录、谱序、墓葬、祀田等。
文物
一、祠庙
埔岭黄姓开基祖祖祠 于清代初建在本里,现存。
小陶上坂黄姓开基祖祖祠 于清代建在本里,名曰“崇安寺”,现存完好。
二、墓葬
永安黄姓始祖黄梅(又名千三)墓座落在桂溪祖屋后,虎形坐酉向卯。
埔岭黄姓开基祖珠六墓座落在吉畲隔,坐巽向乾。
小陶洪砂上坂黄氏开基祖黄五九郎墓葬洪砂雷子坑磜(qì)。
人物
一、古代
黄翊,明贡生,曾任郧西知县。
黄廷诏,明例贡,曾任按察司经历。
黄嘉鲲,城区人,清乾隆六年(1741年)举人。
黄如虎,城区人,清乾隆十八年(1753年)举人。
内容来源:市志办编著
声明:版权归原创所有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后台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